为切实加强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加深学生党团骨干对“四史”的学习理解,6月6日,学院开展了“追寻·传承——学生党团骨干主题教育活动”。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力和全体辅导员的带领下,40余名学生党团骨干踏上了“追寻·传承”之旅。
参观扶眉战役纪念馆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在宝鸡市眉县,庄严肃穆的扶眉战役纪念馆前,全体党团骨干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在这片激情燃烧的热土上抛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默哀鞠躬,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扶眉战役已典藏在历史辉煌的画卷中,成为永远的丰碑。走进扶眉战役纪念馆,全体师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各个展室,仔细观看一张张历史图片、一段段文字资料,认真聆听激动人心的扶眉战役,以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亲身感受先烈们为革命事业而不惜拋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重温当年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力表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如今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定,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祖国解放和建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先烈,全体党团骨干要传承红色基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用革命精神砥砺初心使命、补足精神之钙”。
参观张载祠
追寻“四为”思想,传承为民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张载关学思想的重要宣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引用“四为”,鼓励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在眉县横渠镇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张载祠,全体师生在讲解的带领下,集体拜谒了张载像,观看了张载文化碑,温习了张载先生生动鲜活的勤政廉政事迹,了解了张载关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内容体系,以及他提出的“四为”、“六有”、“十戒”等人生信仰和家规家训。张载一生博览群书,精心治学,躬身实践。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对张载关学思想的精髓和“横渠四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学院学院学生会主席宋清川同学表示:“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深刻感悟到了关学的博大精深和张载先生的人格魅力,对‘横渠四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学会时刻警醒自己,弘扬张载精神,传承关学思想,为祖国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参观凤翔泥塑村
追寻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凤翔县六营村泥塑制作历史悠久,诞生了多位全国著名的泥塑大师,被誉为泥塑“第一村”。2006年,凤翔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解千年泥塑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学院组织党团骨干来到了凤翔县六营村。
在六营村,师生们被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包裹着。讲解员为师生们介绍了泥塑制作方法、制作过程,以及木版年画和皮影的故事。在讲解中,同学们还参观了泥塑制作现场,了解到凤翔泥塑的兴衰历史。凤翔泥塑曾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传统民间手工艺,登上中国生肖邮票。然而这辉煌就像流星一样,从六营村的天空迅速滑落。这道下滑的轨迹,让美术大师胡新明意识到了繁荣背后的危机。他提出了“小作坊的特色,工厂化的规模”的凤翔泥塑产业发展思路,希望通过这样整合六营村泥塑产业,让凤翔泥塑走得更远。大学生第三党支部宣传委员李嬿瑶同学谈到:“美术大师胡新民坚持要发展、要搞研究、要搞创作,让凤翔泥塑实现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们的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也要不断地在传承、改革、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