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伴计划”隶属于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建立留守儿童监护网络,保障留守儿童权益。此次支教活动正是依附“童伴计划”展开,“童伴之家”是活动开展的场所,“童伴妈妈”是活动的主要对接人。在这几天的活动中,团队零距离地接触到了“童伴妈妈”这个最基层的公益服务者的最真实的状态。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
徐老师是位30出头的女士,瘦瘦的小小的,与普通村妇不同,她充满活力,眼里全是希望和斗志。一到“童伴之家”她就没停歇过,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就等小朋友们陆续赶来。“童伴之家”是用浴江村村委会的一件屋子改造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阵忙活后徐老师终于坐了下来,又是一刻不停,滔滔不绝的讲述她作为“童伴妈妈”这半年以来的心路历程:“我的岗位很渺小,但是我要竭尽所能帮助那些孩子。”
全村大约有30名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外出务工,孩子多内向且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最初能接收到“童伴之家”的孩子很少,徐老师意识到内向和胆怯是山区留守儿童的特点。于是徐老师便挨家挨户家访,说服家长、说服孩子,天天去,直到说动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容纳20人左右的小课堂成立了。除了督促学习,更多的时候徐老师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发言、表达。因为她深深的意识到孩子们缺乏的是展现自我的自信。徐老师桌上的书好几本都是关于教育心理学,活动开展方案等。徐老师的做法全是有理论做支持的,那些书她都反复研习,很专业。
有的时候孩子们懂得也比老师多,徐老师对于这一点其实很开心。孩子们比她厉害这点令她很欣喜,与此同时她认为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不管是在教育上还是提升自我上都有重要意义。徐老师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懂我就学撒。”
说起“童伴妈妈”这个称谓,徐老师还有些腼腆。“孩子们都有妈,再叫我妈也不合适。”但是,徐老师比他们的母亲做的还多,称其“童伴妈妈”名副其实。经过几天的相处,队员们发现她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总是在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没有一丝浮夸与功利,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
童伴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