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7.15日至7.16日,学院赴吴堡县羊、蚕桑产业发展科技支农服务队分别前往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馆、柳青故居开启红色记忆寻访之旅。
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馆位于吴堡县川口村,在纪念馆,队员们认真听取讲解员解说当年毛主席转战陕北的革命历史,追寻中共转战陕北的一路印迹。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来到了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由于川口村园则塔渡口有诸多有利条件,主席最终决定在这里东渡黄河,去指挥后面的解放战争。在该村的园则塔渡口,于下午1时左右中央纵队开始东渡。木船按照预先安排,绕过无数顺流而下的冰块,顺利到达黄河对岸。凝视着河对岸的陕北大地,毛泽东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共和国的光辉历程,留下了许多闪光的足迹,吴堡县川口村的毛主席东渡纪念地就是其中之一。东渡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毛主席东渡纪念地也成为我党我军在战略上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象征。
参观东渡黄河纪念馆
“长河热浪迎嘉客,二碛惊涛颂太平。”服务队漫步纪念馆,重温当年那段历史传奇。在中共中央东渡的黄河边默默伫立,感受伟大革命的光辉历史。队长邹家浩感慨道:“毛主席当初在如此艰辛的环境中生活、战斗,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当年主席及一众解放军的不易,更应珍惜当今的革命成果,爱党爱国,努力奋斗,为社会贡献价值。”
服务队还参观了柳青故居。柳青是陕北著名的作家,跟随革命的步伐,写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作品,习近平曾三次提及学习柳青精神。在柳青故居,队员们在讲解的解说下,了解了柳青苦难、奋斗、清贫、丰富的一生。柳青先生一出生险被遗弃,后被祖母救回,之后开始了他坎坷的一生。他少年多艰、辗转求学,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入基层、扎根皇甫,著成《种谷记》、《铜墙铁壁》、《狠铁透》、《创业史》等巨著。队员们还参观了柳青文学馆,馆内藏有柳青先生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版本的各类文学作品和国内外的载有各类评论的文学期刊、报纸,以及由作品改编的电影资料与连环画等近千件展品,全方位呈现了柳青一生的文学成就。长篇小说《创业史》不仅享誉中国,在国际上也颇负盛名。作家陈忠实认为:“《创业史》是柳青在长安的秦岭山下完成的,它的艺术成就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意义,是属于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高度的标志。研究这个作家,不仅仅是对柳青研究有意义,也不仅仅是对陕西今天和未来的文学发展有意义,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
参观柳青故居
在此次参观活动中,队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多,除了感悟浓厚的文学氛围,更了解了当时的历史环境,深刻理解到在当时身负哮喘、命途多舛的艰辛环境下,柳青先生坚持写作的不易,加深了队员们对文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