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逐渐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目前的高等教育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专业课的学时不断压缩,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教育针对性不强。作为一所高水平的农业大学,究竟实行精英教育还是通识教育?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还是专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反馈如何?现行的本科培养方案还存在哪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带着这一连串疑问,4月10日-17日,我们随闫祖书书记率领的考察团,专赴山东、山西两省对我院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访问和深入交流。作为直面学生的一线教师,现将考察体会和感想简要总结如下,供大家探讨。
在对山东亚太中慧和新希望六和集团访问期间,除了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外,不少学生闻讯后也不辞辛劳,从距公司总部较远的上班地方专程赶回来,与母校老师见面,让我们倍感欣慰和感动。毕业生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且到公司参加工作的时间各不相同,既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还有正在毕业实习的学生,他们纷纷就自己的工作体会和感想进行了分享交流,并对母校今后的教学、培养方案及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双赢办学模式
首先,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均表示了充分肯定。但同时提出,对于企业而言,他们更需要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掌握一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建议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能尽早让同学们接触企业,亲身实践,一方面便于学生对于将来职业选择的准确定位,同时也解决了见习期的考察问题,便于企业选留人才。希望今后能切实加强和推进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一流的复合型人才是公司和学校双赢的办学模式。
二、注重实践技能的提高
在座谈中,不少同学对当年上学时没认真上好每一次实验或者实习课表示后悔。当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己的实践技能还是比较差。动物科学专业2012届朱延峰同学目前正在亚太中慧实习,他表示,在两个月的实习中,自己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吃苦耐劳,但实验能力稍差,主要原因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轻视了实验操作,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重视每一个实验,认真做好试验和实习,从一点一滴做起。同时,建议在今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应该继续加大实践环节的份量,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早进行职业倾向测评,分类培养势在必行
人才的培养要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让学生及早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最好能根据不同的就业兴趣及发展方向实行分类培养。毕业生的去向无外乎两个大的方向,一是直接就业,二是继续深造(包括考研和出国)。毕业后就业的同学除参与日常的各类活动外,对于二、三年级学生开始参与暑期实习,开设学生职业规划测评、求职简历的撰写与求职技巧培训,提高应聘面试等技能。班主任老师可以从大二阶段开始,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尽可能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甚至部分企业也可以提供比较权威的职业测评服务,帮助就业的学生及早了解拟加入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岗位,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准备继续深造的同学,在通识教育的同时,一、二年级强化专业基础训练(科研基本方法或参加科技创新项目),三、四年级参与科学研究,训练科技论文写作,培养科研基本素质,为进一步深造夯实基础。
四、与时俱进地调整课程体系,适应分类培养的需求
课程体系的调整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包括对考研和就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这样可以杜绝学生在进入大四以后,部分学生为了考研严重逃课,教师和学生都很无奈的现象;另一方面是与社会需求密切接轨,增加一些必要的新科目。例如随着机械化程度的增加,在养鸡生产中人养设备,设备养鸡,建议增加关于机械自动化操作方面的课程。另外,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增加,在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增加计算机课程,包括办公自动化、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CAD制图等必修或者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锻炼
在考察期间,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大家一致认为,踏实肯干,能吃苦的精神是我校毕业生最突出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很多毕业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进入角色,并很快进入公司领导的视野,从而得到提拔和重用。谈到这一点,用人单位认为,业务是一个方面,综合素质强的人将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尤其是那些业务素质强、又善于适当表现的同学,会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中,除了掌握课堂知识外,还要不断加强课外知识的学习,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善于沟通和交流,全方位塑造自己。
六、充分利用图书馆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山西运城市农委工作的草业2007届毕业生郭益鸿建议,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平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切勿浪费时间,否则工作后会感到很可惜。
总之,一周的考察学习带给我们的有看到毕业生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出色表现的欣慰,但更多的是关于下一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思考。纵观高校各类改革,在进行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大学生就业与考研分类培养是大势所趋,是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