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5cc金沙总站(中国·VIP认证)检测中心·BinG百科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 学院动态» 钱永华教授应邀参加中国•石泉第三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 研讨会并做主旨发言

钱永华教授应邀参加中国•石泉第三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 研讨会并做主旨发言

作者:樵淑银 苏超        发布日期:2022-06-13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弘扬鎏金铜蚕文化,助推蚕桑产业融合发展,扩大“秦巴山水·石泉十美”旅游形象品牌影响力,提升“丝路之源·中国石泉”经济文化发展水平。6月11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安康市委宣传部以及石泉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以“弘扬鎏金铜蚕文化建设文化旅游名县”为主题的中国·石泉第三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暨“鎏金铜蚕·丝路之源”招商经贸旅游系列活动在西安丝路艺术剧院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外籍学者、高校院所代表、蚕桑专家和著名文化旅游及经济学者出席。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陕西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钱永华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题为“鎏金铜蚕的文化意义与蚕桑产业”主旨报告。

钱永华报告1_副本.jpg

钱永华教授主旨报告

鎏金铜蚕于1984年在石泉出土,属国家一级文物,作为蚕桑文化的实物印迹和文化标识,“鎏金铜蚕”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也见证了“一带一路”的胜利起航,映照着千年文明的交融与变迁,成为石泉响亮的文化名片。自2019年中国·石泉首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举办以来,广大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以蚕桑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为内涵的金蚕文化,全新阐释了以民为本、勤劳奉献、精益求精、追赶超越的金蚕精神,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使千年“鎏金铜蚕”绽放出了新的光彩,为石泉县蚕桑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

蚕桑是石泉县主导产业,是西北第一蚕桑大县。全县现有桑园7万亩,1万多农户从事蚕桑生产,蚕桑综合产值20亿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原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在1986年开始就与石泉县政府共建“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30多年来,始终秉持“为蚕桑科技进步而为,为蚕桑产业发展而做,将蚕桑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理念,在与石泉县各届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石泉蚕桑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桑树品种实现了由地方品种到胡桑再到现在以强桑为主栽品种3次更新换代,总结出了“桑树三三制剪伐技术”,以及目前正在试验示范的桑园生草覆盖免耕技术,研究解决了桑树缺硼症以及桑园配合施肥技术,桑园亩产量大幅度提高。家蚕品种也实现了3次更新换代,并引进示范适合夏秋季高温多湿环境的两广二号、抗病品种华康2号等,明确了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了家蚕品种结构,使在全年“三三制”养蚕基础上,实现了年养6-7批次的多批次滚动养蚕,目前正在推动年养8-10批次的“三段式养蚕”新模式。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轻简高效蚕桑生产技术”使劳动工效提高1倍以上,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养蚕和蚕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和稳定。研发推广的桑园养鸡、冬闲季桑园套种地膜洋芋、桑枝食用菌、桑叶食品等多元化产业初步形成。合作以来共取得地市级以上成果奖15项(其中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合作选育品种1个,陕西省地方标准3个。为实现“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蚕助推乡村振兴”贡献了“西农”智慧,做出了“西农”贡献。

合影_副本.jpg

部分与会专家与主办方领导合影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站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所长、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首席专家苏超研究员应邀参加了大会。


编辑:樵淑银     终审:赵运良
6165cc金沙总站(中国·VIP认证)检测中心·BinG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