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5cc金沙总站(中国·VIP认证)检测中心·BinG百科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 学院动态» 【科研新进展】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关中黑猪新品种选育取得新进展

【科研新进展】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关中黑猪新品种选育取得新进展

作者:蔡瑞        发布日期:2023-01-14     浏览次数:

     

近日,我院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庞卫军教授课题组在关中黑猪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科研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题为“miR‐503 targets MafK to inhibit subcutaneous preadipocyte adipogenesis causing a decrease of backfat thickness in Guanzhong Black pigs”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Meat Science》,该杂志为肉类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蔡瑞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庞卫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关中黑猪作为我国重要的肉脂兼用型培育猪品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八眉猪、内江猪和巴克夏杂交选种培育而成,并入选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名录。该品种具有肉质优良、耐粗饲、泌乳力高和抗逆性强等特点,但也存在日增重低、沉积脂肪能力强导致背膘较厚和瘦肉率低的问题,严重影响其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团队以大白猪为父本、关中黑猪为母本,持续开展选育兼具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繁殖力高、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好等特色的关中黑猪新品种工作。团队通过继代选育,目前已至第三世代,群体规模达600头,核心群母猪120余头,公猪35头;此外,百公斤日龄196天左右,产仔数13.5头,肌内脂肪3.8%。因此,目前选育的猪群体生长速度、产仔数和肌肉大理石纹相关的肉质性状明显改善。

该研究围绕关中黑猪新品种培育过程中降低背膘厚这一育种目标,从非编码RNA调控的角度挖掘了背膘厚性状选育的新分子靶标。通过系统分析关中黑猪与大白猪的背膘厚度及基因表达差异,发现非编码RNA是调控关中黑猪背膘沉积的关键因子之一。进一步研究发现miR-503通过靶向Mafk介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猪皮下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导致背膘厚降低。该研究结果为培育关中黑猪新品种提供了新的育种生物标记,也为猪背膘厚和瘦肉率等性状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2847,32202642和U22A20516)、陕西省重点研究计划项目(2022ZDLNY01-0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Q-170)和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5)共同资助。


  

图1. 关中黑猪选育前(左)后(右)

  

图2. 降低关中黑猪背膘厚的关键非编码RNA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图片5.png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9174023000220


编辑:彭治骞     终审:赵运良
6165cc金沙总站(中国·VIP认证)检测中心·BinG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