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我校牵头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农业动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机制”的进展交流会在家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顺利召开。来自江西农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6所单位的项目参与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姜雨教授主持,他首先对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回顾了项目实施以来的主要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姜雨教授详细介绍了课题一“主要农业动物全景多维组学特征挖掘与构建”的研究成果,重点展示了在构建牛羊图泛基因组和核心种质遗传变异数据库等方面创新工作。
各课题负责人也分别汇报了研究进展。江西农业大学艾华水研究员介绍了课题二“驯化改良过程中重要性状形成与演化规律解析”的进展,展示了野猪的演化迁徙和环境适应性机制上的研究结果。西北工业大学陈垒教授汇报了课题三“优异性状关键调控位点功能验证与调控网络解析”的最新进展,介绍了通过大规模比较基因组学鉴定保守的顺式调控元件,并评估调控元件的功能。中国农业大学侯卓成教授介绍了课题四“多组学大数据分析预测新方法与主要地方畜禽品种育种价值评估”,分享了多组学大数据分析在鸡鸭育种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农业动物三维互作组数据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此外,四川农业大学唐茜子教授重点介绍了“主要农业动物重要性状形成与演化综合数据库和计算平台的构建工作”,展示了数据库和计算平台在农业动物性状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周正奎研究员介绍了“鉴定胸肌结构性状和肉品质大效应基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这些基因在肉质改善中的应用潜力。
最后,项目组成员就未来的研究方向、技术挑战和合作机会进行了深入交流。姜雨教授指出,自项目启动以来,各项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对农业动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机制的理解,也为今后农业生产中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多学科合作,进一步增强数据共享,技术共享,共同提升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本次交流会为项目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深入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不仅展示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