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学校在交流中心104会议室召开2022-2023学年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交流会。会上,凌飞副院长代表学院做工作交流汇报,同时结合日常教育管理等综合考核后,最终学院荣获“2022-2023学年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奖”。
学校研究生教育督导组组长为获奖单位颁奖
2022-2023学年,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科特色优势,突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以“研究生项目制”改革为抓手,坚持“五育并举”,实现“三全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科研团队建立研究生党支部,举办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通过验收,“赴吴堡科技支农助农乡村振兴服务队”获评全国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陕西省社会实践标兵团队。此外, 1人入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全国100名),1人入选2023年全国“青马工程”(全省2名),1人荣获2022年度人民网奖学金二等奖(全国30名),1人荣获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全国25名),研究生培养成果显著。二是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开设核心课程21门,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获批农业教指委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在线示范课程1门;《动物繁殖生理与胚胎工程》入选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2个案例获批教育部2022年主题案例立项。三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2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1个、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5项。
强化培养过程管理,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一是组织开展学位论文选题审核工作。成立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审核专家组,根据学科专业、培养层次、学生类型等分组分类审核。二是严格开题论证制度。邀请29位校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和10位院外专家指导56名博士研究生开题,论证会分8个小组进行,每位博士研究生的汇报论证时间平均达到40分钟,保证了学生与专家们的充分交流与研讨,确保开题质量。三是加强学位论文评审把关。印发《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暂行办法(修订)》(动科〔2023〕3号),执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00%校外盲审。2022-2023学年,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9篇。
深化“项目制”管理改革,做强人才培养项目。一是开拓实习实践基地,汇同校企合作育人。学院与大北农、温氏、新希望六和、天康畜牧、甘肃庆环肉羊等14家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同时新增“君乐宝集团河北乐源牧业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实践基地”“可生食鸡蛋全产业链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3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截至2023年6月共聘请162名校外合作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实践研究,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二是加强项目课程建设。新设《羊产业高质量生产技术》项目制特色课1门并列入培养方案,强化专业学位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三是加强过程管理。“绿色羊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实行学位论文集中开题、答辩,提升学位论文开题论证质量;同时强化专硕实践环节考核,聘请校外行业专家参与对128名专硕研究生开展了实践环节集中考核,严格考核标准。四是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硕“项目制”培养调研座谈会,并对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培养管理专项计划研究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2022-2023学年,学院荣获“优秀驻站实践管理单位”,广西金陵研究院、陕西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荣获“优秀驻站实践培养基地”,2名导师荣获“优秀驻站实践指导教师”,3名研究生荣获“优秀驻站实践研究生”。
深化国际合作育人,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是严格把控入门关。学院统一组织综合留学生的申请条件进行评议后确定面试名单,组织意向导师或者有招收意向的导师参加面试筛选出优秀的留学生并发放拟录取通知书,2023年学院拟录取博士留学生10名,提高生源质量。二是畅通出国交流渠道。1名研究生在畜牧领域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获奖;与北哈萨克斯坦大学建立互访交流合作机制,2023年4月10名丝绸之路国际化农业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赴哈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践锻炼和文化交流。